在浙江嘉興平湖的乍浦鎮(zhèn),有位百歲老人,她叫陸秀珍。1922年7月1日,陸秀珍出生于嘉興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,走過103歲的人生旅程,她經(jīng)歷過戰(zhàn)火、置身于動蕩,但善良和樂觀的心態(tài)讓她一次次走出困境,也成為溫暖別人的一道光。
戰(zhàn)火紛飛,顛沛流離的童年
陸秀珍的童年,本應(yīng)在平湖稚川學堂的書聲中安然度過。然而,戰(zhàn)爭的的鐵蹄無情地踏碎了這份寧靜。1937年,日軍入侵平湖,戰(zhàn)火、炸彈的轟鳴聲,讓曾經(jīng)溫馨的居所化為一片廢墟。
在生死存亡的關(guān)頭,陸秀珍隨父母踏上了逃難之路。他們一路輾轉(zhuǎn),最終來到了江西弋陽城南下堡村,寄居在一戶楊姓人家。那段日子,對于年幼的陸秀珍來說,充滿了艱辛與不安。但即便身處如此困境,她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。在簡陋的環(huán)境中,那一本本破舊的課本,成了她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燈塔。
逃難的日子里,陸秀珍目睹了戰(zhàn)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掙扎。她看到了鄉(xiāng)親們在戰(zhàn)火中流離失所,聽到了孩子們因失去親人而痛苦的哭聲。這些場景深深刺痛了她的心,也在她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善良和同情的種子。她暗暗發(fā)誓,等自己有能力了,一定要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。
回歸故里,投身教育的青春
年輕時的陸秀珍
1947年,陸秀珍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平湖,并定居在乍浦鎮(zhèn)。從此,她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教育事業(yè)。站在講臺上,她用溫暖的話語和生動的講解,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戶。
那時的教育條件十分艱苦,學校設(shè)施簡陋,教材也十分有限。但陸秀珍從不抱怨,她總是想盡辦法,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。她會帶著孩子們到戶外觀察自然,用生活中的實例講解知識;她會自己動手制作教具,讓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。在她的悉心教導下,許多孩子對學習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,走上了追求知識的道路。
除了教學工作,陸秀珍還十分關(guān)心學生的生活。她知道有些孩子家庭貧困,買不起學習用品,就會自己掏錢為他們購買。她就像一位慈愛的母親,用關(guān)懷和愛護,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的心。在她的影響下,許多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,更學會了如何做人,如何去關(guān)愛他人。
退休之后,善心涌動的晚年
退休后的陸秀珍,并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,而是開啟了她投身公益的新篇章。
看不得身邊有人生活困難,陸秀珍決定用自己的雙手,為他們送去溫暖和關(guān)愛。陸秀珍從小就擅長女紅,她做的鞋子、帽子既舒適又美觀。于是,退休后的她開始為需要的人做鞋子、帽子。每天清晨,當?shù)谝豢|陽光灑進窗戶,她就會坐在縫紉機前,開始一天的忙碌。她戴著老花鏡,仔細地裁剪布料,一針一線地縫制著。近五十年的時間里,陸秀珍做了近萬雙布鞋,無償送給敬老院,送給社會上需要的人。1998年夏季,長江發(fā)生了全流域大洪水,看到新聞的她,組織親朋好友和家人,緊趕慢趕,在年前將300雙布鞋全部寄往受災(zāi)地區(qū)。
陸秀珍做的香囊
陸秀珍做的嬰兒鞋
除了做鞋子、帽子,陸秀珍還會制作香囊。她會在香囊里裝上驅(qū)蚊的草藥,每逢端午節(jié),她就把一個個制作精美的香囊送給左鄰右舍,送給社區(qū),送給孩子們。她說,希望孩子們能遠離蚊蟲的叮咬,健康快樂地成長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陸秀珍的善舉逐漸被人們所知曉。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她的公益行動中來,她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。
榮譽加身,初心不改的堅守
陸秀珍的善舉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贊譽。2011年,陸秀珍被嘉興市評為“感動嘉興”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;2020年,她登上了“發(fā)現(xiàn)最美浙江人——浙江好人榜”。陸秀珍居住的港龍社區(qū)還特地為她申報了制作布鞋的非遺項目,建立做布鞋的非遺館。面對榮譽,她并沒有驕傲自滿,而是更加堅定了自己做公益的決心。她說:“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能得到大家的認可,我很開心。但我會繼續(xù)做下去,直到我做不動為止?!?/p>
在陸秀珍的影響下,她的子女們也紛紛投身到公益事業(yè)中來,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。陸秀珍的孫子孫女們也經(jīng)常跟著她一起做公益,他們說:“奶奶是我們的榜樣,我們要向奶奶學習,做一個有愛心的人?!?/p>
陸秀珍(右)與志愿者們一起做女紅
在陸秀珍的影響下,乍浦鎮(zhèn)也掀起了一股公益熱潮。許多志愿者紛紛加入到公益隊伍中來,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和關(guān)愛。陸秀珍的家也成了公益活動的聚集地,經(jīng)常有志愿者來這里向她請教女紅技藝,一起討論公益活動的方案。
如今,103歲的陸秀珍依然精神矍鑠。她每天都會坐在縫紉機前,做著鞋子、帽子和香囊。她的針線活依然那么熟練,縫紉機的聲音依然那么有節(jié)奏。智能手機也成了她的新伙伴,她會用手機拍照,記錄下自己做公益的點點滴滴;她會通過手機與志愿者們保持聯(lián)系,了解公益活動的進展情況。
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,陸秀珍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泉,滋潤著人們的心靈。她讓我們相信,善良和奉獻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。
(作者系平湖市關(guān)工委薪火講師團講師、嘉興市紅船銀暉講師團講師)
陸秀珍
聲明:版權(quán)作品,未經(jīng)《環(huán)球人物》書面授權(quán),嚴禁轉(zhuǎn)載,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。
我要糾錯